将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

2016年11月14日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9万家企业调查,2016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尽管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高成长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文化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与多个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融合,可有效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之一。

  要出台相应政策,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努力挖掘本土文化的巨大潜力,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大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近年来,各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优化,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益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迈出新的步伐。

  应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仍不够牢固,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总量偏小,离支柱产业还有一定差距;与国际相比,文化产业总量仍然较小,竞争力不强,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规划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可见,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巨大的消费潜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都将文化产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文化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

  1.规模持续扩大,比重稳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6个百分点 ,在2014年增长12.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对GDP增量的贡献达6.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突显,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 近年来呈稳步提升态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9万家企业调查,2016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尽管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2.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代表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7071亿元、占62.7%,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0165亿元、占37.3%;且“文化产品的生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体,增速达13.4%,远高于“文化相关产品”的7.1%增速。从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40.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542亿元,增长6.6%,占9.3%;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3640亿元,增长14.1%,占50.1%,文化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使其占比得到提高,目前已超过一半。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显明的特点。网络、数字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媒体化,为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044亿元和2858亿元,增速分别达19.4%和16.3%,占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5%和10.5%,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15.8%,占比为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4953亿元,增长13.5%,占比为18.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3.文化企业迅速壮大

  近年来,有关部门及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9356家,资产总额839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20.9%,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上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部经营性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74.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增加值为17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全部文化产业的65.3%。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一至三季度,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4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3917亿元,增长30.8%;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878亿元,增长20.1%;文化艺术服务业203亿元,增长17.7%;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1081亿元,增长13.6%。

  4.文化产业投资稳步增长

  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8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高1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强劲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分行业看,投资额增长最快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比上年增长77.0%,文化专用设备生产、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分别增长41.8%、40.7%和38.1%。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投资额达10784亿元,占文化产业的37.3%。

  5.居民文化消费增长强劲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文化消费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760.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2%,增速比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4.8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16元,增长11.8%,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39元,增长15.4%,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对更多更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力地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6.文化产业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2041万人,比上年增长6.0%;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就业人员为187.2万人,增长14.7%;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为88.2万人,增长12.8%;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为71.5万人,增长12.6%。所占比重较大的文化用品生产就业人员为444.8万人,占21.8%;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为366.7万人,占18.0%。

  7.文化产业发展后劲较强

  2016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文化服务业增速强劲。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5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为2502亿元、增长29.7%,文化艺术服务业125亿元、增长19.8%,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496亿元、增长17.8%,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712亿元、增长16.4%,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4341亿元、增长11.1%。随着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骨干文化企业得以做优做强做大,新型文化业态得以培育,我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8.文化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颁布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13.1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125.6亿美元,增长14.1%,年平均增长4.5%;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6%,比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29.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0%,年平均增长4.2%。在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中,出版物出口占比提高。2015年,我国出版物出口总额为36.2亿美元,占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4.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主要问题是规模偏小比重偏低

  1.文化产业总量仍然较小,竞争力不强

  在规模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文化产业总量小,占GDP比重低。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到GDP的24%,是出口的第一大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韩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7%。我国文化产业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单位的人员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亟待提高。

  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处于弱势地位,既落后于美国这个第一集团军,也落后于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为主的第二集团军,还落后于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新加坡为主的第三集团军。纵观全球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美国、英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保持文化产业的持久发展,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2.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动力不足

  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仅为11.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人均文教娱乐支出比重为10.5%。加之文化市场创新产品缺乏,文化产品依然在传统之中徘徊,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不高,新兴文化消费品和传统文化消费品发展不平衡;文化产品的供给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制约了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的充分释放。

  3.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的加强,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

  4.多种因素仍制约文化消费空间的扩大

  一是没有时间消费。年轻居民、高收入居民、高学历居民拥有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他们在各种文化休闲娱乐项目上的参与率显著高于一般居民,然而休闲时间不足成了其文化消费最大障碍;二是没有钱消费;三是文化消费价格过高。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一般老百姓(51.600, 0.11, 0.21%)对文化消费望而却步;四是缺少合适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一些地区文化设施和场所离居民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乡镇和农村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如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藏书、文化馆及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科技馆及科技知识普及等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五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对书、报、刊以及电影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六是农村文化消费主要群体外出务工,对农村文化消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出台相应政策,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努力挖掘本土文化的巨大潜力,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大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1. 加快实施文化立国战略

  要坚持顶层设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文化价值观,以提升国民的精神高度为核心,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重点,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生产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为目标,将文化立国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围绕“文化立国”战略,全面统筹规划国家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

  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从全局出发构建国家的文化立国战略;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重点;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增加产品的文化符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扩展到地区、国家的层次。

  2.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一方面,要加大文化活动创新、项目创新、载体创新力度,培育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态,确保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推出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把“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另一方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实现文化产品定制化配送与运营,推动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向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放,通过量身打造的“文化订制”服务,让特殊群体也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

  3.加大文化产品生产投资,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

  为了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是要提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以网络服务和信息咨询业、文化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应采取措施加快发展速度,提高比重,形成主导地位。同时,要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打造更多的大型文化集团,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创新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给文化产业形态、发展方式、产业模式带来重大变革,促进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四是理顺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建成良性互动机制。

  4.扩大文化消费,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需求动力

  虽然目前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却一直没有很好发挥出来。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有文化消费才会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空间,因此如何刺激文化消费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要努力降低成本,完善流通网络,扩大传播覆盖,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为人民群众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支持建设和改造剧院等文化消费的基础设施,为文化消费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5.坚持民族与国际结合,制定文化产业国家品牌战略

  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低成本推广国家品牌。通过文化外交途径,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通道。吸取法国时尚产业的成功经验,发挥行业协会独特的管理功能,借助行业协会来管理、协调行业之间的平衡和发展,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设立国际共同制作补助金制度,通过国际合作、数字化老电影,让老产品重放光彩。

  6.全球资源整合与重组,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要设立产业链整合基金,对于成功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开发系列衍生产品,采用多元盈利模式经营,善用产业链整合效应,实现文化产品价值最大化。发挥我国的制度性后发优势、技术性后发优势,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7.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投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要开阔思路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建设资金筹集力度。一是加快健全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融资配套政策,开展文化产业项目风险评估;二是创新文化(20.510, -0.01, -0.05%)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发展专业的文化产业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三是搭建融资平台,积极推动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在政策上扶持鼓励银行对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为银行和文化企业、文化项目对接搭建平台。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yourfinancialpurpose.com)